顯示具有 心理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心理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2月4日

獨處時刻不是孤獨時刻 - 是 重拾自己力量的時刻

人類由於狩獵時代傳承下來的 DNA,潛意識中有著脫隊就可能面臨生命威脅的恐懼而害怕落單。也因許多宗教或童話故事,從小灌輸每個人都需要找到另一半,生命才能完整,背負著需有伴侶的期待。害怕孤獨成了人類無意識的的恐懼,但事實上,現在沒有猛獸的威脅,獨自一人時有不應該有失去生命的恐懼。至於是否有伴侶才能快樂生活,許多人隨時有他人相伴,也不見得感到比較幸福。有的時候反而很想找個自己的空間喘一口氣,不是嗎?

最近剛好看到喬·迪斯本薩博士( Dr. Joe Dispenza ) 的 "The Hidden Power of Being Alone" 。 對這影片的內容深有同感。以下整理分享給大家。 (聽原文會很有感覺, 有字幕, 練練你的英文^^ )

喬·迪斯本薩博士致力於研究治療和自發性緩解背後的科學,因研究如何治癒慢性病和末期疾病、幫助許多人而聞名。他是許多暢銷書作者,主張每個人是自己生命旅程的創造者,你是什麼就會吸引什麼(不是你想要什麼就會獲得什麼),你想要什麼未來就在腦中故事性地預演以實現夢想。 

現代社會過度強調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導致人們形成對外在關係的依賴,而忽略內在自我連結的重要性。喬·迪斯本薩博士從神經科學、量子物理和生物學三個角度闡述獨處的益處 : 獨處能提升升大腦前額葉皮質活動,增強自我覺察和情緒平衡;獨處能使個人的量子能量場更純淨、更強大,提升個人創造力與顯化能力;獨處也能促進身體的自我療癒,提升身心一致性。 總之,作者鼓勵讀者透過冥想等方式練習獨處,培養內在自主性與情緒獨立性,最終實現自我掌控與生命潛能的完全釋放。 

以下節錄幾個重點

打破對人際關係的依賴:


  • 社會將「需要他人才能完整」的觀念深植人心,導致我們不斷尋求外部關係以獲得幸福感。
  • 引述:「Society has conditioned us programmed us really to believe that fulfillment requires Ires external relationships…」

  • 這種依賴性會形成神經模式,使大腦認為幸福是來自外在,而非內在。
  • 引述:「…every time you rely on a relationship to Feel Complete you're reinforcing a neurological pattern of dependence…」

  • 真正的轉化在於培養與自我覺知的連結,而非外在關係。
  • 引述:「…the most trans formative connection you can cultivate is the one with your own awareness.」

  • 大腦無法區分內在或外在的情緒,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獨立產生快樂的化學物質。
  • 引述:「your brain doesn't differentiate between emotions generated within you and those influenced by external interactions」

獨處的轉化力量:


  • 獨處不是孤獨,而是一個讓意識擴展、不受干擾的空間。
  • 引述:「…it's not about isolation or cutting yourself off from the world it's about stepping into a space where your Consciousness can expand without interference.」

  • 獨處時,我們成為自身實相的建築師,重塑內在環境。
  • 引述:「when you're alone you become the architect of your reality the creator of your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the m of your own energy.」

  • 透過冥想和靜觀,我們可以觀察自己的想法,並將不必要的想法轉換為支持性的信念。
  • 引述:「start your day by entering a meditative State Where You observe your thoughts without judgment…」

  • 在獨處中,我們可以練習提升情緒,產生愛、感激和喜悅,無需外部刺激。
  • 引述:「When you sit quietly and intentionally generate feelings of gratitude, love or Joy your brain begins to release the same neurochemicals as it would in response to an external trigger」

  • 透過獨處,我們可以重新獲得在關係中失去的能量,並強化個人的能量邊界。
  • 引述: 「when you're in solitude you have the chance to reclaim energy that has been tied up in external attachments」

獨處與大腦的運作:


  • 獨處能活化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增強高階推理和情緒平衡。
  • 引述: 「those who have embraced Solitude aren't just managing they're thriving their brain scans reveal something fascinating heightened activity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the region responsible for advanced reasoning and emotional balance.」

  • 在獨處時,大腦會進入內省模式,激活默認模式網絡,增強自我反思和深層覺醒。
  • 引述: 「In solitude however your brain enters introspective processing mode this activates the default mode Network the area responsible for self-reflection and deeper awareness.」

  • 獨處能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水平,使神經系統更平靜、平衡。
  • 引述:「people who excel at living alone have up to 50% lower Baseline cortisol levels compared to those in relationships.」

  • 獨處能促進神經密度和區域增加,大符提升情緒調節和執行功能。
  • 引述:「…neural density and regions tied to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executive func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 獨立解決問題能產生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BDNF),促進大腦的適應性和彈性。
  • 引述: 「your brain generates more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A protein that acts like fertilizer for your neurons when you engage in regular independent problem solving.」

  • 獨處能訓練大腦產生自發性的快樂,而不是依賴外在的獎勵。
  • 引述:「…those same reward centers light up in response to personal achievements Quiet Moments of reflection and self-generated joy.」

  • 獨處可以重塑大腦,促進成長、彈性和獨立性。
  • 引述:「every time you choose Solitude over dependence you're participating in active neuroplasticity you're reshaping your brain's architecture in a way that promotes growth resilience and Independence」

獨處與量子能量:


  • 我們所產生的每個思想和情緒,都會產生一個電磁訊號,向外輻射 3 到 5 英尺。
  • 引述:「every thought every emotion you generate creates an electromagnetic signature that radiates 3 to 5 ft beyond your physical body」

  • 當我們與自己深度連結時,這個能量場會變得非常一致和強大。
  • 引述:「when you're deeply connected to yourself this energy field becomes extraordinarily coherent and Powerful」

  • 透過冥想,我們可以進入量子場,調整腦波、心臟的電活動,並發出一致的能量信號。
  • 引述:「through practices like meditation you can tap into your Quantum field in profound ways your brain waves sink up your heart's electrical patterns become more organized and you begin to emit what scientists call coherent energy signatures」

  • 獨處時,我們的能量不再與他人糾纏,這有助於個人能量的對齊 ( 腦與心的對齊 )。
  • 引述: 「when you are centered in solitude your energy field is pure it's no longer Tangled with anyone else's vibrations」

  • 我們可以學習在獨處時自主產生愛和喜悅的頻率,自己就是能量的來源,不用等別人來愛自己。
  • 引述:「when you are alone and aligned you can learn to generate these frequencies at will you no longer need to absorb them from others you become the source.」

  • 當我們從內在產生正向情緒時,身體細胞上的受體會變得更敏感。
  • 引述:「your cells have receptors designed to respond to emotional signals when you consistently generate positive emotions internally rather than relying on external sources these receptors become more attuned and sensitive」

  • 自愛能促進身體自我修復,增強免疫反應。
  • 引述:「when you cultivate feelings of genuine self-connection your body releases nitric oxide which relaxes and expands your blood vessels improving circulation at the same time your vagus nerve the key to emotional regulation activates reducing inflammation and strengthening your immune response.」

獨處與顯化能力:


  • 在獨處時,我們成為自己實相的唯一觀察者,能量變得集中、純淨和強大。
  • 引述:「when you're alone fully present and directing your creative energy without distraction you become the sole Observer of your reality.」

在獨處中,我們能調整頻率,與目標一致,不會受到他人影響,成為更有效率的創造者。  
引述:「when you're alone these frequencies align seamlessly with your goals and desires. There's no energy leakage no need to accommodate someone else's rhythms no external interference you become a finely tuned instrument of creation operating with maximum Clarity and intention.」

  • 當能量不再被外在關係分散時,能更容易地實現目標和夢想。
  • 引述:「Solitude frees you from these compromises every ounce of energy can now be channeled toward realizing your highest purpose.」

  • 獨處可以使大腦和身體的電磁場一致,提升顯化的能力。
  • 引述: 「your neural networks become more synchronized and the pineal gland begins producing higher levels of natural DMT this creates an organized potent electromagnetic field around your body」

超越人類 DNA 傳承下來的運作的模式:


  • 獨處是進化躍進的選項,你在對自己基因和意識示意解除對人際關係的依賴,不再受原始束縛。
  • 引述:「when you choose Solitude you're not simply making a lifestyle Choice you're initiating an evolutionary leap you're signaling to your body your genes and your Consciousness that you're ready to transcend the limitations of primitive emotional programming.」

  • 透過獨處,我們可以培養自我導向的神經可塑性,調節神經系統,並更好地提升情緒狀態。
  • 引述:「through Solitude you can develop what neuroscientists term self-directed neuroplasticity this means you gain the ability to regulate your nervous system creating elevated emotional states entirely on your own」

  • 獨處讓你的情緒能量可突破祖先傳承的限制性模式,讓大腦更清晰聚焦地創造你的生命藍圖。
  • 引述: 「When your emotional energy isn't dispersed across relationships or burdened by ancestral dependency your focus becomes razor sharp your thoughts transform from fleeting Notions into clear precise instructions to the quantum field」

  • 獨處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我們不需要依賴外在來獲得幸福,因為我們本身就擁有完整的能力,勇敢踏出舒適圈。
  • 引述:「true Evolution isn't born from staying within familiar boundaries it happens when we dare to Step Beyond them」


以下綜合影片內容和實際運用的實用建議


  • 空間重塑: 在生活範圍安排可獨處不受打擾的空間,移除不再有用或引發負面情感的舊物。

  • 現狀重述: 將現狀的負面描述改為積極描述。如將"我感覺很孤獨沒有人愛“改為"我本就自己完整具足“

  • 冥想和靜觀: 觀察想法,無情緒地讓思想自由來去,覺知自己的限制性信念,去除思想的雜草。感受自己的呼吸與身體能量的流動。

  • 專注自己: 通過視覺化練習,收散落在外的能量,想像自己已經是那個想要成為的版本,甚至為自己想要的版本說個故事(look、feel、sound )

  • 照顧身體: 適時適量的均衡營養(包含水分、陽光)、睡眠、運動、排泄

  • 晨間儀式: 醒來時不要去摸手機看電視,列舉三件感謝的事,想像你要創造的美好一天,相信你本具足,是豐盛快樂的,如此可調頻你的能量吸引豐盛與快樂。

  • 提升情緒狀態: 將手放在心上, 讓心充滿感激、愛與喜悅,直到這種感覺充滿全身,讓這狀態至少持續五分鐘。從自動反應模式轉到創造模式。認知幸福感不倚賴人際關係與外在給予,人類的快樂多巴安也可由內在心腦和諧產生。擺脫家庭社會給你的限制性觀念,思考這事這人出現在你面前對於你的人生有什麼積極的意義-有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睡前儀式: 感謝自己今天為自己做的所有事,感謝自己身體內辛勤工作的所有內臟與細胞,感謝今日遇到的人事物和自己目前擁有的一切。寫日記反省或記錄所有想到與學習到的人生體悟。



獨處並非孤獨,而是進化的契機。透過獨處,我們能夠重塑大腦、培養情緒自主、掌握量子能量,並突破舊有的限制模式。 我們可以成為自己幸福的創造者,而不是受外部關係所控制。影片中的核心訊息是:你已是完整具足,擁有無限的力量。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幫助,激發你更加從獨處發掘自己的潛在力量,開啟更豐富、更覺知的生活。

2023年10月18日

有趣的色彩心理學

在計畫泰國旅行時,看到泰國文化中一星期的每一天都有個幸運色,覺得很有趣。 如果每天穿上那一天的幸運色,讓自己覺得每天都很幸運,是否也算是一種加持? 

每種顏色給予人不同的感覺

以下舉例不同的顏色所給的感覺 :

1. 紅 : 提升身體能量,活力,耐力,連接大地,自發,熱情
2. 橙 : 激發,創意,生產力,樂趣,樂觀,熱心,情緒表達
3. 黃 : 更有趣,幽默,光明,個人力量,聰明,邏輯,有創意,醒目
4. 綠 : 平衡,和諧,愛,溝通,社交的,自然,接受,健康,清新
5. 天空藍 : 清爽、寬廣、遼闊、輕鬆
6. 藍 : 冷靜,受信賴,誠實,仁慈,真相,平靜,有深度,虔誠奉獻
7. 紫 : 促進直覺,想像力,宇宙心流,冥想,藝術的,魔幻,有品質 
8. 白 : 純潔,乾淨,簡潔,寧靜,冷
9. 粉紅 : 溫柔,浪漫,甜美,無攻擊性,無壓力
10. 棕 : 簡樸,親切,安定,沈穩,舒適,容易相處
11. 灰 : 認真,慎重,保守,精確,內斂,寂寥,憂鬱
12. 黑 : 神秘,高貴,優雅,不易親近
13. 金 : 奢華,財富
14. 銀 : 高雅,科技感


我們日常會看到許多顏色的應用

如護士的衣服是白色的,高級餐廳的餐巾也是白色的,讓人覺得乾淨整潔。

美國的校車採用黃色,並用黑色做指示,讓校車在灰暗的時候顯眼,讓學生看清楚。

環保相關議題多會用綠色來宣傳和包裝。

監獄運用粉紅色的元素,如粉紅色的服裝,粉紅的牆壁給環境無壓力感,降低犯人的攻擊性。

高科技產品與高級家電的設計中,黑色和銀色是經常款。

資訊公司如 IBM 和專業人士聯網公司如 LinkedIn 的 logo 是藍色的,給人信賴感。

餐廳的宣傳廣告和食物包裝經常會用橙色和紅色激起人們的食慾。

如想要讓人聯想到這是健康的生機食物,則會多加些綠色

在動漫遊戲中,魔幻的角色常常都有紫色的魔法元素

在遇到激烈對峙的談判,想挑釁的話就穿紅色,不然天空藍、棕色/咖啡色會是幫助緩和氣氛。

雖然以上對顏色的感覺列表是大多數人的心理反應,不同文化背景也可能對顏色有特別的直覺反應。 如白色在泰國有宗教上的神聖意義,祈福的穿著和賜予的祝福線都是白色。 紫色在巴西有悲傷的意味,喪禮的佈置會用紫花,泰國婦女配戴紫色飾品悼念亡夫,而紫色在歐洲卻是羅曼蒂克的感覺。藍色對於比利時人是魔鬼的色彩,令他們感覺不祥。紅色對中國是喜氣的顏色,對泰國卻是不吉利的顏色(紅色用來寫死人的姓氏)。黃色讓巴西人想到落葉而感到絕望,另外巴西人對棕色、深咖啡色感到兇喪與不幸。更多顏色在世界各地的意義,可參考這篇


看來為不同的市場設計產品、宣傳廣告或拜訪國際友人的穿著,還真需要先研究一下其所屬文化的顏色喜好和禁忌,以免用錯色,穿錯色了.... 如出口巴西市場的產品設計應避免紫色、棕色、深咖啡色和黃色,紫色的飾品在一些國家如巴西和泰國應該很難賣,到比利時朋友家就應避免穿著藍色.... 

了解顏色對人的影響,把色彩心理學應用到日常生活和人際交流中還真是身為人類有趣的課題。 你對於色彩的感覺跟大多數人一樣嗎? 還是有自己特別的直覺和偏好呢 ?









2022年6月16日

School of Greatness 播客網紅 Lewis Howes 的不再沈浸負面想法讓自己幸福的 11 個好習慣

Lewis Howes 從 2013 年開始 School of Greatness 的 Podcast,對國際的成功人士進行一對一的訪談,讓他們一一親自分享支持他們成功的想法、習慣、行動...。 這些訪談內容很有料,其中充滿許多實際可行的人生成功與幸福的秘訣。  Lewis 曾經在姊姊的沙發度過靠人資助的日子,他了解人們要從低處往上爬的心理歷程,也在訪談中展現很高的同情心。

這裡選了他特別為聽眾挑出的不再沈浸負面想法如何讓自己幸福的 11 個好習慣 ( Lewis Howes 的 Youtube 頻道 ),很值得聽聽,實行看看。 這些點中並沒有傳統對成功印象的努力向上、分秒必爭那些事,也無關出身、名聲和人際關係,而是真實地在心靈和身體上的自我照顧,以及自我覺知。 
   
 
在這個 Youtube 的後半部是訪問 高成效習慣:6 種習慣×18道練習,幫助你專注最重要的事,始終如一、長期締造卓越表現“ 暢銷書作家布蘭登・布夏德(Brendon Burchard)有關高成效的習慣。 這是他 20 年來身為 High Performance 教練的發現 ( 布蘭登服務過的客戶包括:美國前總統、歐普拉、葛萊美獎歌手、奧運選手、《財富》500大企業高階主管、美軍特種部隊,以及待在家裡的一般父母,《成功》(SUCCESS)雜誌和《歐普拉雜誌》(O, The Oprah Magazine)把他譽為個人成長與成就領域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以下簡易列出這 幸福的 11 個好習慣高成效的習慣,全部內容請點入 Youtube 觀賞,如果希望字幕可以翻譯成中文,請參考“ 簡單將你的 Youtube 顯示雙語字幕看懂所有內容

幸福的 11 個好習慣


1. 清楚的遠見( 清楚自己喜歡什麼, 想去哪裡,讓自己處在什麼環境和圍繞著什麼樣的人能幫助自己達到目標 )

2. 當情況變糟時仍正面以待( 找到痛苦的根源,然後行動應對 )

3. 無私的回饋與奉獻

4. 經常的感激(感謝你擁有的,甚至感謝你沒有遇到/沒變成xx不好的,或因受到傷害而學習到 xx)

5. 設定你的界線, 不管是對人或自己(給自己規律、獨處的時間)

6. 照顧好自己的健康,給自己體能的挑戰,即使是很簡單的每天運動 15 分鐘

7. 有意識地呼吸 ( 你可試試吸2秒呼4秒 或 用力吸兩下然後大大的嘆氣呼出 )

8. 睡得好 ( 規律上床時間, 乾淨好睡的環境, 晚餐控制避免影響睡眠 )

9. 為自己負責 ( 對自己夢想全力以赴,以日/週為礎自我提醒檢驗或找同伴提醒共赴目標 )

10. 對不幸的處理能力 ( 不斷舔傷和反芻不幸、埋怨憎恨只會讓自己更悲慘。 你不需要趕走黑暗,只需要讓光照進來。 )

11. 遇以下這五項請盡量避免/轉念 (1) Bad People  (2) Bad Place (3) 與他人比較時 (4) 過度想著自己的失敗時 (5) 想即刻縱慾享樂時


高成效的 6 個好習慣

3 個個人習慣

1. 追求清晰( Clarity )

如對於當下的選擇在未來會有什麼效應,關心這個會議的意圖而非議程,要培養哪些能力以到達自己想達到的更高層次,很清楚到參加的某個場合要創造什麼樣的感受等

2. 激發活力( Energy )

  • 照顧心智、情緒和身體 ( 高成效者多半一星期會有五天花時間運動 )
  • 健康的食物攝取和餐飲習慣
  • 休息與睡眠的習慣
  • 每日冥想

3. 提升自己必須有高成效表現的需求感( Necessity of performance )

給自己需要高效的理由和到期日

3 個社交習慣

4. 增加生產力 ( Productivity )
  • 確認對自己目標有利的主要領域
  • 投資時間到成效高的最重要項目
  • 排主要項目在優先完成表中
  • 授權和提高生產力系統

5. 發展影響力 ( Influence )
  • 學著如何分享你的想法
  • 懂得以問句激發人們思考
  • 幫助人們如何思考與成長

6. 展現自我的勇氣 ( Courage )
  • 做自己(你可能為了迎合別人,不敢溝通,而讓事情停滯不前)
  • 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 展現自我時也要尊重他人

這只是 School of Greatness 的其中一集,其他還有相關致富、健康、男女關係、從傷痛中療癒等各種人生歷程中人們會想尋求幫助的話題。 你可以到那挖寶找到走出自己正面的問題的參考思路。

🍀如果希望字幕可以翻譯成中文,請參考“ 簡單將你的 Youtube 顯示雙語字幕看懂所有內容
🍀Youtube 有許多程式設計系列課程,想在系列課程學習時輕鬆做筆記且容易回溯筆記內容嗎?參考這款與 Notion 整合的 LN+( Learning Note Plus  ) 瀏覽器外掛 






2017年9月26日

瞭解真正的溝通開展你的魅力

今天剛好看到來自 Vanessa Van Edwards(致力於人類姿勢表情行為的研究者)的訊息,分享了她最近在 TED 的演講. https://youtu.be/cef35Fk7YD8

 
覺得很有意思,在此寫寫摘要和心得。

我第一次接觸 Vanessa Van Edwards 是從她在Udemy的課程(免費) 7 Scientifically Proven Step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她的整體課程充滿活力,聽起來很愉悅,你真的可從她的言談中感受到她是個充滿魅力的人。  這堂課傳遞一個很重要訊息,我們的溝通,至少60%不是靠語言傳達的,也就是說你以為你的所有話語都正確,確實傳達了你的意思,但對方接收的和你以為已經傳達的有可能就是不一樣,且就是沒有你想要溝通後的結果。

很熟悉吧! 這好像在辦公室常常發生。 曾經有個同事在我問問題沒問完時就馬上回答 "我不知道!“,且每個字都說得很快,眼睛也不看我一眼,我很自然地以為他沒時間,不想理我,這讓我接收到的訊息不是很友善。 這種狀況讓我想要再次敘述,要跟他確定是否了解我的問題,結果引來他更大聲的說"我不知道!",讓情況越來越緊張 。 但後來再度溝通後,才知道對方真的不知道,他聽一半就知道我要問什麼,所以一個人的語氣表情其實佔溝通的一大半,在他回答"我不知道!"當下我的解讀反而是 "別來煩我!"

所以你知道真正的溝通應該包含什麼了吧? 不是只有話語正確,你的表情、姿勢 、眼睛如何和對方接觸、音量、音調、對話時機、想傳達的內容外的對話所談及的其他內容都會影響對方接收到的是什麼樣的訊息結果。

有關表情,讓我想到很多電視節目現場訪問小朋友時,都要他/她做喜怒哀樂的表情,人從小就會開始辨認喜怒哀樂,Vannesa 特別提出一種表情,這是最會激起人類生存本能反應的表情- 驚恐的表情,你知道除了這表情外,還有什麼會激起人類生存本能反應嗎?  你的手放在對方看不到的地方。 當你的手放在背後,人們會不知不覺感到不太舒服,因為他不知道你的手在背後做什麼。所以當你在跟人溝通、談生意或上台演講,讓手出現在對方的視覺範圍內比較容易給人信任感。 Vannesa 還特別觀察 TED 演講者的手勢,發現在 TED 演講的人所用的手勢, 短短十幾分鐘內多達4百多個,幾乎是一般人的兩倍。 擅長溝通的人會用手勢幫助溝通且讓人印象深刻。

除了手勢外,什麼姿勢讓人覺得你有興趣、什麼姿勢讓人覺得你想要離開、什麼姿勢讓人覺得你不想聽、不贊同,相信你在很多地方都有所涉略。 眼睛一直直視別人、完全無視別人、眼神太過閃爍,或眨眼太多,都會製造不太好的感覺,除非你故意要這麼做來達到某些效果。
        
在 Vanessa Van Edwards 的 TED 演講中,提到她做了一些實驗,很確定大多數人都有辦法辨識出一個人的臉是假裝高興(皮笑肉不笑, 嘴笑眼不笑)還是真的高興 、電話那頭哪個是真正愉快的聲音。  大多數人對於傳達快樂(真的)訊息的人會比較有好感,對於機器人似的行為動作(Autopolit)大家都不會感受到這機械回應所表達的字面含義而能看出後面的不情願或不在乎。

什麼樣的人會讓人印象深刻 ?  對於能引起他人有好的聯想或讓他人覺得和他溝通後有好的回饋引起對方體內多巴胺分泌的人比較容易讓人印象深刻。

她提示每次見面,不要再去問 “近來如何?" "最近忙什麼?” 這讓人的腦海馬上浮現自己很忙的痛苦景象,也許你可以改問“最近有什麼新發現?"  "準備開發什麼好東西?"“有計畫去哪裡玩?" (要看對方的興趣和狀況) 引起人去想到快樂的事, 你的人緣會更好。

最後她還分享了一個實驗,執行項目是唱完一首歌,分三個對照組,一組帶他們說"I'm Nervous!",一組跟他們說 "Don't Stop.",另一組要他們說 "I'm Excited!" 。 結果完整唱對的機率分別如下:
"I'm Nervous!"   53%
"Don't Stop."     69%
"I'm Excited!"    80%

這很有心理暗示的作用。 看來我們對自己溝通也要激發我們自己的多巴胺 。 對於我們週遭的人也多給他們正面的話語,幫助他們做得更好。

當然,以上多在談表達,溝通也別忘了用心聆聽對方的聲音。

暸解真正的溝通,開展你的魅力吧!

2016年10月26日

都市 = "冷漠" ? 但我住在都市

你是否覺得 鄉下比較有人情味,都市相對來說蠻冷漠的?

以下是真實發生在大都市紐約的故事:

紐約發生一件聽來不可思議的兇殺案件, 事件發生在大街上, 襲擊者攻擊被害人三次, 被害人曾多次大喊救命, 過程長達35分鐘, 最後被害人被刀子殺死, 過程中有38位鄰居從窗戶目睹, 但沒有人打電話報警.


很可怕吧?  但我們幾乎都住在都市裡. 根據統計, 台北每個月外地遷移進來的人口將近10000人.  上個月全台北人口總數約269萬6千人。 您可想像, 很多居住在台北, 台灣最大都市的人, 其實很多來自鄉下.  每逢假日, 回鄉的車潮就湧現, 台北反而比較不擁擠.  收假了, 又是回來工作的車潮.

其實, 住在都市的人, 也大多是來回鄉下的人, 人的本質沒有變, 但為何在都市的行爲卻讓人覺得很冷漠呢?

有件我曾遇到的事, 那時我覺得自己很冷漠. 但我相信我的朋友並不認為我是冷漠的人:

有一次我正在一個自助餐廳舀湯, 突然旁邊有個中年男人咚一聲就倒在地上, 我以為他滑倒了, 想說可能待會兒他就會爬起來, 但發現他並沒有馬上爬起來, 我那時心裡真的不知所措.  我不知道怎麼去幫他. 那時旁邊也有一群人, 我想應該會有人知道怎麼去幫他吧.   正猶豫一下, 自助餐的兩個店員趕緊跑過來, 這位倒下去的中年男人是他們的常客, 他們知道他的問題, 馬上幫他鬆開他的上衣鈕扣, 並帶到比較通風的地方.  還好他不久就起來了, 臉漲紅著, 我在想, 我為什麼沒有馬上去幫他忙呢?

最近看了一本"影響力"的書, 其中談到了都市冷漠現象與原因.   這現象其實是人類的社會認同原理在做祟.  人類的行動潛意識中都要取得社會認同, 在不確定的狀況以及陌生的環境, 想確認自己的行動是否受其他人認同, 一般情況下不會做看起來突兀的行為.   書裡提到一位心理學家做的實驗, 他們請紐約大學生假扮有癲癇的病人在街上突然發病倒下,  當在場只有一個人在發病的人旁邊時, 85%會幫忙, 當旁邊有五名旁觀者時, 會幫忙的機率降到31%.  另一個深入多人狀況的實驗, 實驗組讓人看到門縫裡冒出煙霧, 如果當時只有一人在那裡, 看到的時候75%會報警, 而三個人同時看到時, 會報警的機率變成38%;然後他們再安排兩個暗樁, 被告知他們不要採取任何行動, 當一個被實驗的人和這兩個人一起看到冒煙狀況, 會報警的機率只剩下10%.  在作者Robert B Cialdini舉出一連串的研究結果後, 很清楚地指出, 都市裡有幾個特性, 將降低緊急事件受害者獲得旁觀者救助的機率:

  • 都市裡經常是喧囂、吵雜、人來人往、變動快速, 這種情況下人們很難確定到底發生什麼事
  • 都市裡人口比鄉下多, 緊急事件發生時多人目擊的機率也相對大
  • 跟鄉下比起來, 都市裡的居民彼此認識的機率小很多, 因此居民更有可能跟一群陌生人共睹一個緊急事件

這三種都市的特徵:混亂、人口眾多、相識度低,  非常吻合研究中降低旁觀者出手救助機率的因素.  所以這不是人到了都市就有開始與人疏離或人格分裂, 而是環境造成我們需要多一些證據來思考, 不敢貿然採取行動.



讀到這裡, 您也許會說, 如果冷漠的現象是都市的環境造成的, 那住在都市的人不就得自求多福囉!  這是真的, 自求多福...  "影響力"的作者Robert B Cialdini在談這章節特別說他在這本書中最可能救讀者一命的就在如何不讓自己在都市裡成為緊急事件受害者的建議:緊急事件的受害者最大的敵人是不確定性.  當你需要人救助的時候, 一定要表現得讓人看出你需要緊急救助, 你可高喊"救命", 並指定旁觀者中可以兩眼對視的人, 盯著他跟他說清楚要他幫你做什麼事.  總而言之就是要減少別人的不確定性、讓周圍的人注意到你的狀況、精確地說明你需要什麼幫助、甚至指定其中一位旁觀者為救助者.   如果你不好意思, 就有可能一命嗚呼了.

根據研究,  每個人如果可確定對方是需要救助的, 且救助的行為不會有很大的風險,  大多陌生人出手幫忙的機率是非常高的.

現在我們知道都市的特性, 也知道如何不在都市裡成為受害者.  我們也瞭解自己有可能因為怕做不被認同的事而誤判需要危急救助的可能性.  那麼, 在都市這樣的環境, 我們更要多警醒一點, 看到不太對勁時, 不要以為一定會有人更了解狀況, 逕自繼續做自己原本的事.  就如"影響力"裡面有段來自於波蘭讀者的投書說, 她走在燈火通明的街道, 似乎看到有人掉到施工中的地下管道, 她不確定, 她想地下管道的保護措施做得很好, 可能自己胡思亂想, 眼花了.  她說如果這是在一年前, 她會繼續走她的路, 認為離得近的人會看得更清楚.  但因為她看過"影響力"這一段, 所以她停下腳步, 回頭去看清楚.  結果她真的看到有人出事了, 一個男人掉進管道裡昏迷不醒.  地下管道很深, 所以旁邊走過的行人什麼都看不見.  當然那掉下去的人獲救了. 不然那時是零下21度.  那寒冷的三個星期, 波蘭因為沒人救助凍死的就上百人.  

只要我們不因為不確定就忽略了心理的一絲別人可能需要救助的小懷疑. 不以善小而不為, 這樣相信即使都市還是很混亂, 我們也可戰勝這樣差勁的環境, 把無人關心所造成的遺憾減到最少.

如此, 我們可以跟自己說 "我住在都市, 都市將因我而溫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內容根據"影響力"書中內容敘述.
這只是這本書其中很少的部分,
"影響力"根據科學與事實, 告訴你說服的六大武器, 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受到擺佈.  書中舉很多案例, 讓讀者深切瞭解人類竟然也跟大自然的動物一樣有按了就播放的開關.  你可藉此發現你心裡潛藏的無意識開關, 也小心別把這開關送給別人操作.









2016年10月16日

快樂的人做的八件事


1. Express Gratitude   感恩
千萬不要讓你想要的忘了你所擁有的

2. Savor Life's Joy   品嚐生命的喜悅
生命真正的美 是 每一寶貴的當下,停下腳步並聞路邊玫瑰的香味。

3. Commit to Your Goal    持續為目標努力
大多數沒有實現夢想的人,並非沒能力,而是沒有對自己承諾。

4. Cultivate Optimism   培養樂觀
樂觀看待每一事物。
下雨了,欣賞彩虹;
天黑了 ,仰望星空。

5. Stop Over-Thinking  停止想太多
想太多只會讓你的生活變得複雜,且製造原本沒有的問題。

6. Avoid Social Comparison   避免社交比較
大多數人的不安全感來自比較自己的幕後花絮和別人的精彩片段。

7. Increase Flow Experiences  增加神馳經驗
所謂神馳是一種狀態,你覺得時間好像靜止不動,這時你正在做自己所愛的事且挑戰自己往想去的目標前進。

8.  Nurture Your Relationships   滋養你的人際關係
最快樂的人活化深層、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滋養並關心他們的成長。 你可以由現在開始


如果您覺得這八件事很有意義,現在就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2016年10月4日

來自卡內基 -- 讓 工作。人際關係。生活 更好的智慧準則


記得以前大學剛畢業時,曾到一家知名的英語教材公司做推銷人員。每天主管帶我們到人來人往的台北鬧區走廊或速食店,在路邊攔人問相關英文的問題,然後帶入教材介紹。 其實這樣的做法很多人不喜歡,推銷員所受的挫折的機率也很高。 我曾看過跟我同期的同事在洗手間默默地哭泣,也發現很快只剩沒幾個人繼續做這份工作。 那時曾遇到一位中年人,看起來是位事業有成的爸爸級人物,他其實已經對我很煩,但仍和顏悅色地跟我推薦卡內基人際關係的書。我也因此接觸了卡內基 的書。

卡內基是誰呢?  不是卡內基.美隆大學的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這裏我所談的是 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1888年11月24日-1955年11月1日),美國著名的人際關係學大師,西方現代人際關係教育的奠基人。

他的書讀起來很輕鬆,以淺顯易懂的故事敘述,從心態的調整、順應人性到工作生活以及和人相處的智慧,都提綱挈領地讓讀者能一讀過就能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上。

有些事或態度,我們很難說是對或錯。 如前述我參與的推銷工作,緊追著目標推銷似乎表現出自己鍥而不捨的精神,但如果從對方的角度來探討這樣的行為-就有可能造成對方的困擾-- 要如何拿捏分寸又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就要有些智慧。 又例如也許有人會認為,心裡有什麼想法,就直接說出來吧!這樣可以顯示自己的真誠,可是聽的人聽到的和自己想表達的一樣嗎? 會不會已超出對方那時能夠容忍的極限?  或反而讓對方做跟你期望相反的事? 又如有些人覺得不斷地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故事,可表現自己的熱情。 但對方是否有聽你說話的心情或者對方也很希望你能花點時間聽聽她/他的故事,感覺到你對她/他的重視?

我發覺有些照著我們直覺做的方法,很有可能行不通,也有可能阻礙我們與他人間的友誼。  這也許源自我們原生家庭給我們的習慣,或是一些意識形態,或不自覺地跟隨最常看到的處理方式來做 ; 我們完全沒意識到這樣習慣性的想法、作法或心態,有可能讓我們處在不利的循環,沒警覺到應該還有更好的處理方法。

但如果看過卡內基的書,將有個什麼是比較能有好結果的心態與處理方式的依據,在人與人相處和每日生活中實踐。

以下抄錄兩本卡內基書中的準則和方法,給大家參考:


"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 "書中準則

成為更友善的人

1. 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
2. 給予真誠的讚賞與感謝
3. 引發他人心中的渴望
4. 真誠的關心他人
5. 經常微笑
6. 姓名對任何人而言,都是最悅耳的語言
7. 聆聽,鼓勵別人多談他自己的事
8. 談論他人感興趣的話題
9. 衷心讓他人覺得他很重要

與他人愉快合作或贏得由衷的合作

10. 唯一能自爭辯中獲得好處的辦法,是避免爭辯
11. 尊重他們的意見,切勿對他說:你錯了
12. 如果是你錯了,立刻斷然承認
13. 以友善的態度開始
14. 設法使他立即說:“對,對“
15. 多讓他說話
16. 讓他覺得,這主意是他想到的
17. 真誠地試圖以他人的角度去了解一切
18. 同情他人的想法與願望
19. 訴求更崇高的動機
20. 將你的想法做戲劇化的說明
21. 提出挑戰

做一位領導人

22. 凡事皆以真誠的讚上與感謝為前提
23. 以間接的語句指出他人的錯誤
24. 先說自己的錯在哪裡,然後再至正他人的錯誤
25. 用問問題來取代直接的要求
26. 一定要顧到他人的面子
27. 只要稍有改進,即可與讚賞: 嘉勉要誠懇,讚美要大方
28. 給他一個他願意全力追求的美譽
29. 多多鼓勵,要讓他覺得這過錯很容易改正
30. 使他覺得照你的意見去做會很開心

"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書中準則

正向處理壓力的準則

1. 只生活在今天的方格中
2. 怎樣面對問題

  • 問自己: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麼?
  • 準備接受最壞的情況
  • 設法改善最壞的情況

3. 提醒自己,壓力會嚴重危害自己的健康

分析壓力的基本技能

4. 收集所有的事實資料
5. 衡量這些事實,然後作出決定
6. 出決定後,立即採取行動
7. 寫出下列問題的答案:

  • 是什麼事?
  • 造成此事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 有哪些可能的解決辦法?
  • 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什麼?


消除壓力的方法

8. 保持忙碌
9. 不要為小事煩惱
10. 用可能發生的或然率來排除你的壓力
11. 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
12. 判斷一下這件事值得付出多少憂慮,然後就拒絕再做任何讓步
13. 不要憂慮過去的事

培養能為你帶來平安快樂的心情

14. 心中滿懷平安、勇敢、健康與希望
15. 永遠不要對敵人心存報復
16. 預期一般人都不知感恩
17. 該盤算你得到的恩惠,而不是你的煩惱
18. 不要模仿別人
19. 設法從失敗中獲益
20. 為他人創造喜悅

正向處理壓力最完美的方法

21. 祈禱

不要擔憂批評

22. 記住! 不合理的批評往往是掩飾了的讚美
23. 你只要盡力而為即可
24. 分析自己的錯誤,作自我批評

防止疲勞與壓力,常保旺盛的活力與朝氣

25. 疲倦之前先休息
26. 學習如何在工作中獲得鬆弛
27. 在工作及家中該常保輕鬆,這樣才能保持健康
28. 採用這四條良好的工作習慣

  • 清理辦公桌上所有的文件,只留下當前要處理的事件
  • 按事情的重要性,訂出處理的優先次序
  • 問題發生時,如事實資料足夠,當場就解決
  • 學習如何組織、授權與督導

29. 提高工作熱忱
30. 不要擔憂失眠

2016年1月8日

充滿宗教性的神秘手勢 來自瑜珈的指療

剛看了一篇文章, 是印度賽巴巴的網站有關健康的資訊: 充滿宗教性的神秘手勢, 來自瑜珈的指療.  我邊看邊跟著做, 覺得真有文章說的療癒功效. 這篇文章的原始出處為
http://www.ba-bamail.com/content.aspx?emailid=16466
以下做了簡約的翻譯, 希望這小小的資訊對您有幫助.

大部份的人一想到瑜珈就會想到蓮坐姿勢的時候, 手的大拇指與食指相扣放在大腿上.  
這種姿勢叫做 "Mudra" (牧德拉),  運用壓力點的技巧影響身體與情緒的狀態. 

早在幾千年前的東方,Mudra(牧德拉)不只是冥想或瑜珈的手勢, 也是療癒身心疾病的部分法門.
時常人們不知不覺得手指比成Mudra(牧德拉)的樣子, 但不知道這樣做有療癒的效果.
有數以百計的Mudra(牧德拉)變化, 包含頭、手、身體, 每種幫助的病症不同.

這裡列出十種最簡單的Mudra(牧德拉), 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很好修鍊.
您只要選擇對您的身心狀況最有益的一種練習個幾天, 一直到您感覺到有改善為止.

請注意您的手指不用刻意去壓.  這樣的運動要雙手並用且最好坐著修鍊.

1. Gyan Mudra (知識 Knowledge)


將您的食指尖碰觸您的大姆指, 其他的手指都伸直

療癒目標:這種mudra 將刺激腦下垂體, 管理你的代謝功能以及你的 睡眠週期
Gyan 可增進你的記憶力, 避免失眠, 讓頭腦清晰也可幫助避免癡呆.

每天練習30-45 分, 或一天三次 10-15分的練習.

2. Prithvi Mudra (土 Earth)

戴戒指的第四趾間碰觸大姆指, 其他指伸直

療癒目標: Prithvi 幫助你加強身與心的虛弱, 避免慢性嗜睡, 促進能量, 減緩骨質疏鬆. 其他好處
如避免皮膚乾澀,皮疹, 老化, 掉髮, 甚至 胃潰瘍.

每天鍊習30-45分, 或一天三次 10-15分鐘練習.

3. Varuna Mudra (水 Water)


小指尖與大姆指相觸, 其他手指伸直

療癒目標:Varuna 幫助平衡你的心靈狀態, 以及體內的流體 (避免眼睛嘴巴皮膚和消化系統的乾澀 ).

此 mudra也可加快停止抽筋和便秘, 讓月經週期正常化 以及其他女性賀爾蒙上的失常.
更優於前面說的這些好處是, 這樣做可減緩關節退化,避免貧血, 甚至增強你的味覺感官.

每天練習 45分, 或一天三次 15 分鐘的練習. 如果你有過度水腫的問題, 請不要做此練習.


4. Vayu Mudra (空氣 Air)


大姆指夾住折下的食指, 其他指頭伸直

療癒目標: Vayu 幫助降低壓力與焦慮,以及聲音的強度. 這手勢可幫助決斷力,
也可減輕不耐煩, 害羞, 不安, 打嗝, 抽筋, 頭昏甚至巴金森氏症的症狀.

每天練習30-45分鐘, 或一天三次 10-15分鐘的練習.

5. Shunya Mudra (空虛 Emptiness)


大姆指夾住下折的中指, 其他手指伸直

療癒目標: Shunya 對於耳朵痛很有效且可提升自信. 這樣的手勢也可避免空虛感, 耳鳴, 甚至暈眩
如果你有嚴重的耳朵痛, 眩暈或四肢麻木, 要一直練習此Mudra到問題解除.


每天練習30-45 分鐘, 或一天三次10-15分鐘的練習.

* 請注意專家建議只要問題解除就要停止練習.

6. Surya Mudra (太陽 Sun)


姆指夾住四指, 其他手指伸直

療癒目標:此mudra 幫助激活甲狀腺, 減輕體重並活化消化系統. 這手勢也可降低壓力與焦慮並讓你專注於目標. Surya的另一個好處是當你覺得寒冷時這樣做幫你保持溫暖.
 
每天一次練習 30-45分, 或一天三次 10-15分. 做這樣的姿勢時要注意你的體溫, 

* 如果太過溫暖了請停止.

7. Prana Mudra (Life)


戴戒指的第四指和小指的指尖碰觸拇指的指尖, 其他兩指伸直

療癒目標: Prana幫助釐清你的心智並提升驅動力.如此做也提升眼力, 降低疲累與沮喪.
提升自體免疫系統.
 
每天練習 30-45 分鐘, 或一天三次每次練10-15分.

8. Apana Mudra (消化Digestion)

中指和第四指壓在大姆指下

療癒目標: Apana 幫助腎跟腸正常化, 如此可讓身體比較乾淨避免中毒也避免便秘.
另外的好處是這樣可避免噁心與嘔吐, 以及小便時的灼熱感. 
這姿勢也有益糖尿病患者讓血糖正常.

每天練習30-45 分鐘, 或一天三次10-15 分鐘的練習

9. Apana Vayu Mudra (心Heart)


第二指的指尖碰觸姆指的基底, 同時中指與四指的指尖與姆指抓在一起.  小指伸直

療癒目標: Apana Vayu 幫助您避免心血管疾病. 也避免噁氣與火燒心(胃灼熱)的問題.
每天練習30-45 分鐘, 或一天三次10-15 分鐘的練習. 如果您已經有心血管的問題,

特別推薦您每天都要練習這個手勢.

10. Linga Mudra (熱 Heat)


兩手指指相扣, 同時左大姆指伸直. 右手的食指與大姆指把左手的大拇指圈住,
這右手的兩指要相碰

療癒目標: Linga 幫助提高體溫並減輕 痰 和 堵塞 的症狀. 此手勢可加強肺的功能,
尤其對於傷風 流感 鼻窦炎 氣喘特別有效. 這也特別對男性生殖力很有幫助.

建議這手勢除非你生病了不然 不要練習. 只要症狀解除請停止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