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

都市 = "冷漠" ? 但我住在都市

你是否覺得 鄉下比較有人情味,都市相對來說蠻冷漠的?

以下是真實發生在大都市紐約的故事:

紐約發生一件聽來不可思議的兇殺案件, 事件發生在大街上, 襲擊者攻擊被害人三次, 被害人曾多次大喊救命, 過程長達35分鐘, 最後被害人被刀子殺死, 過程中有38位鄰居從窗戶目睹, 但沒有人打電話報警.


很可怕吧?  但我們幾乎都住在都市裡. 根據統計, 台北每個月外地遷移進來的人口將近10000人.  上個月全台北人口總數約269萬6千人。 您可想像, 很多居住在台北, 台灣最大都市的人, 其實很多來自鄉下.  每逢假日, 回鄉的車潮就湧現, 台北反而比較不擁擠.  收假了, 又是回來工作的車潮.

其實, 住在都市的人, 也大多是來回鄉下的人, 人的本質沒有變, 但為何在都市的行爲卻讓人覺得很冷漠呢?

有件我曾遇到的事, 那時我覺得自己很冷漠. 但我相信我的朋友並不認為我是冷漠的人:

有一次我正在一個自助餐廳舀湯, 突然旁邊有個中年男人咚一聲就倒在地上, 我以為他滑倒了, 想說可能待會兒他就會爬起來, 但發現他並沒有馬上爬起來, 我那時心裡真的不知所措.  我不知道怎麼去幫他. 那時旁邊也有一群人, 我想應該會有人知道怎麼去幫他吧.   正猶豫一下, 自助餐的兩個店員趕緊跑過來, 這位倒下去的中年男人是他們的常客, 他們知道他的問題, 馬上幫他鬆開他的上衣鈕扣, 並帶到比較通風的地方.  還好他不久就起來了, 臉漲紅著, 我在想, 我為什麼沒有馬上去幫他忙呢?

最近看了一本"影響力"的書, 其中談到了都市冷漠現象與原因.   這現象其實是人類的社會認同原理在做祟.  人類的行動潛意識中都要取得社會認同, 在不確定的狀況以及陌生的環境, 想確認自己的行動是否受其他人認同, 一般情況下不會做看起來突兀的行為.   書裡提到一位心理學家做的實驗, 他們請紐約大學生假扮有癲癇的病人在街上突然發病倒下,  當在場只有一個人在發病的人旁邊時, 85%會幫忙, 當旁邊有五名旁觀者時, 會幫忙的機率降到31%.  另一個深入多人狀況的實驗, 實驗組讓人看到門縫裡冒出煙霧, 如果當時只有一人在那裡, 看到的時候75%會報警, 而三個人同時看到時, 會報警的機率變成38%;然後他們再安排兩個暗樁, 被告知他們不要採取任何行動, 當一個被實驗的人和這兩個人一起看到冒煙狀況, 會報警的機率只剩下10%.  在作者Robert B Cialdini舉出一連串的研究結果後, 很清楚地指出, 都市裡有幾個特性, 將降低緊急事件受害者獲得旁觀者救助的機率:

  • 都市裡經常是喧囂、吵雜、人來人往、變動快速, 這種情況下人們很難確定到底發生什麼事
  • 都市裡人口比鄉下多, 緊急事件發生時多人目擊的機率也相對大
  • 跟鄉下比起來, 都市裡的居民彼此認識的機率小很多, 因此居民更有可能跟一群陌生人共睹一個緊急事件

這三種都市的特徵:混亂、人口眾多、相識度低,  非常吻合研究中降低旁觀者出手救助機率的因素.  所以這不是人到了都市就有開始與人疏離或人格分裂, 而是環境造成我們需要多一些證據來思考, 不敢貿然採取行動.



讀到這裡, 您也許會說, 如果冷漠的現象是都市的環境造成的, 那住在都市的人不就得自求多福囉!  這是真的, 自求多福...  "影響力"的作者Robert B Cialdini在談這章節特別說他在這本書中最可能救讀者一命的就在如何不讓自己在都市裡成為緊急事件受害者的建議:緊急事件的受害者最大的敵人是不確定性.  當你需要人救助的時候, 一定要表現得讓人看出你需要緊急救助, 你可高喊"救命", 並指定旁觀者中可以兩眼對視的人, 盯著他跟他說清楚要他幫你做什麼事.  總而言之就是要減少別人的不確定性、讓周圍的人注意到你的狀況、精確地說明你需要什麼幫助、甚至指定其中一位旁觀者為救助者.   如果你不好意思, 就有可能一命嗚呼了.

根據研究,  每個人如果可確定對方是需要救助的, 且救助的行為不會有很大的風險,  大多陌生人出手幫忙的機率是非常高的.

現在我們知道都市的特性, 也知道如何不在都市裡成為受害者.  我們也瞭解自己有可能因為怕做不被認同的事而誤判需要危急救助的可能性.  那麼, 在都市這樣的環境, 我們更要多警醒一點, 看到不太對勁時, 不要以為一定會有人更了解狀況, 逕自繼續做自己原本的事.  就如"影響力"裡面有段來自於波蘭讀者的投書說, 她走在燈火通明的街道, 似乎看到有人掉到施工中的地下管道, 她不確定, 她想地下管道的保護措施做得很好, 可能自己胡思亂想, 眼花了.  她說如果這是在一年前, 她會繼續走她的路, 認為離得近的人會看得更清楚.  但因為她看過"影響力"這一段, 所以她停下腳步, 回頭去看清楚.  結果她真的看到有人出事了, 一個男人掉進管道裡昏迷不醒.  地下管道很深, 所以旁邊走過的行人什麼都看不見.  當然那掉下去的人獲救了. 不然那時是零下21度.  那寒冷的三個星期, 波蘭因為沒人救助凍死的就上百人.  

只要我們不因為不確定就忽略了心理的一絲別人可能需要救助的小懷疑. 不以善小而不為, 這樣相信即使都市還是很混亂, 我們也可戰勝這樣差勁的環境, 把無人關心所造成的遺憾減到最少.

如此, 我們可以跟自己說 "我住在都市, 都市將因我而溫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內容根據"影響力"書中內容敘述.
這只是這本書其中很少的部分,
"影響力"根據科學與事實, 告訴你說服的六大武器, 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受到擺佈.  書中舉很多案例, 讓讀者深切瞭解人類竟然也跟大自然的動物一樣有按了就播放的開關.  你可藉此發現你心裡潛藏的無意識開關, 也小心別把這開關送給別人操作.









2016年10月17日

找回專注力

從坐在電腦前可隨時收發email、上網google問千奇百怪的問題,接著手機3G、4G頻寬大到可以隨處看影片,還從傻瓜變智慧型,不管人在哪裡,Email、Facebook、Line、WeChat (微信)、Twitter、Youtube...如影隨行,只要手上一台智慧型手機,就好像有只魔戒, 呼喚著你去打開它 (除非你到公司工作手機被暫時沒收了)。

找回專注力,已經變成現代人很重要的課題。人的專注力可以維持多久呢?  一般來說約25分鐘,所以TED演說長度刻意安排約20分鐘,有名的番茄鐘工作法也預設25分鐘為一個工作時段。 但還是有很多人連25分鐘的專注力都無法達到。  您看完這篇文章後,開始注意一下自己專注一件事-要心無旁騖的只想一件事,可到多久的時間?  只要一想到要查email、逛一下網頁、打個電話、要去喝杯水、突然想到要替家人慶生、想查一下Line或Facebook上的訊息、好奇隔壁在說什麼...都算分心了。

很不幸的,只要一分心,效率都要大打折扣。  瀏覽一下所有談如何學習、提升工作效能、達成人生目標的課程與書,沒有一個不談到要聚焦、要專注。 我朋友之前待過一家公司,他們的產品做了好幾個月都做不出來,後來我朋友跟總經理自薦做專案經理,一個月就生出來了。 怎麼做到的呢?  原來他把不必要的功能都先放到一邊去,讓大家專心做最重要的功能,先讓版本發佈,這樣公司就有產品可以先做客戶接洽,且大部份需求都有滿足。同樣的,我們如果要在最後永遠闔眼前,覺得此生總算有完成些自己想做的事,那麼把自己覺得最重的事情抓出來,聚焦一步步完成,至少這輩子我們也會出幾版自己滿意的作品。

也許你看到這,會覺得幹嘛講那麼遠?  現在不是在講專注力,怎麼談到目標去了?

很現實的,我們的資源很有限。 資源包含我們有多少精力、有多少時間?  有多少財力? 當你什麼都想要的時候,這些都會被瓜分,注意力就被發散掉了。 且當我們在做自己沒興趣、不覺得重要的事的時候,也很難集中注意力。

所以,我們要先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想像自己未來要變成什麼樣子?  現在自己缺少什麼? 自己的專長又是什麼?  有什麼長期計畫? 又可拆成什麼短期計畫,策略性一步一步完成 ?   這樣我們做什麼都會帶勁,心態也會變得主動積極,也才會有心去達成。  心定,找回專注力就不會太難。

此外, 你是否有過自己像洩了氣的氣球的經驗?  當失去能量,專注力也消失了。 所以千萬別只知道拼命地向前衝, 適時的休息、適量的運動、健康的飲食、檢查自己的進度獲得成就感,以及接觸激勵的環境與人事物,都是能持續保持專注力的好習慣。

根據專注力專家的教導,運用心智地圖(MindMap)將幫助您看清楚自己的目標藍圖,了解自己的現狀,並作為行動的依據。




接下來就是一些找回專注力的訓練與技巧。


了解自己
  • 什麼是會讓自己分心的環境和事物? 如果能夠隔絕就隔絕,不然要有意識地發現自己又要習慣性地去做xxx了,並在分心前提醒自己,不做分心的動作。
  • 什麼是自己最容易專心的環境?  就多多讓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你要做的工作。
  • 探索自己的極限, 但不要拘泥於極限,每次多增加1%,將會有複利成長的效果。


練習
  • 用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回專注力:  讀小說、打電動、和人對話...,發掘自己可以最樂在其中的事物和專注力,記住這感覺,並運用到其他需要的地方吧。
  • 數字倒數遊戲,如由100一直減3來倒數: 100、97、94、91、88、85、82、79....請持續心算到個位數
  • 找個物件仔細觀察: 描述其顏色、形狀、摸起來的感覺 、聞起來... 。 
  • 畫畫與著色 : 除了可激發創造力,也可提升專注力。
  • 試看看持續一分鐘只想一個字(正向的字),如Love、Happy。 接著看可否持續5分鐘, 腦子裡只有一個字。  另一種類似的練習,是看看自己頭腦裡可持續一段時間無任何雜念(放空,無任何意念)。
  • 呼吸練習:  腹式呼吸-吸的時候想像將氣慢慢集中到丹田,腹部慢慢鼓起,呼的時候想像將廢氣送上吐出,腹部慢慢縮回。 一呼一吸從每一動作5分鐘,看可否延長到每一動作15分鐘。
  • 放鬆躺下,隔絕外面的聲音,只傾聽你的心跳,想像血液從心臟流出到你身體每一個地方
  • 睡覺前,放一杯裝水的玻璃杯在床頭,看著寧靜的水,想像自己進入這寧靜的狀態 。 不久你將可以進入平靜,安然入睡。
  • 到公園去或到咖啡廳, 選個聲音專心聆聽, 把其他的聲音都隔絕掉。

學習
  • 對於要學習的對象產生好奇心與興趣。
  • 與自己的目標關聯,安排學習課目的先後順序。
  • 將學習資料切分成小部分,排先後順序,如拼圖一樣一塊一塊完成 。
  • 找出自己最能專心讀書/上課的時間。
  • 主動閱讀:看過書的大綱與書評,問自己讀這本書的目的? 你的已知和這本書有什麼關聯? 哪些部份是你不知道的?  哪些是你想學的?  哪些可以應用到生活或工作上?  書上說的是對的嗎?  自己的經驗或對照事實?  由這本書發現了什麼問題?  有辦法從所學創造新的事物?
  • 注意當下: 當讀到某一處開始分心, 做記號, 拿出自我提醒小貼士-“不要再分心了",繼續下去。一次又一次,你會發覺兩次分心的時間間隔變長了,也就是一段時間的分心次數變少了。
  • 寫筆記:邊看/聽邊整理,另外用自己的話摘要,可以幫助你專心。
  • 視覺化: 影像學習的效用很大,此將幫助你記憶、理解和實踐。
  • 不要多工: 如邊讀書邊看電視, 邊讀書邊打電動,邊讀書邊和朋友聊天....
  • 不要臨時抱佛腳, 緊張雖然會讓你腎上腺素上升,短暫期間好像會比較專心,但大腦無法在緊張的狀態下好好運作,畢竟人還是要定、靜、安、慮後才能有所得 。


工作

  • 了解此工作的意義與目的
  • 釐清工作的重要性與緊急性,依不同的性質排先後順序。











  • 做工作拆解並對每個階段的工作估計需時和預計完成時間,儘量如期完成。
  • 不要讓你的大腦資訊超載:有的資料可以先記錄歸檔,需要時很快能找到即可。可運用工具如TrelloWorkFlowy讓自己只專心目前這個階段應該處理的事。
  • 避免多工:如邊寫程式還要邊做客服,或同時要開發不同概念的產品。 建議運用番茄工作法安排出一整段時間都在做同一件事,如一整段時間都在回信,一整段時間都在寫A產品的程式。  如果多工,原本在做的事一旦被中斷,就需要重新熱機,這通常需要10~25分鐘,長期累積下來無生產效力的時間是很可觀的。
  • 避免緊張:緊張讓人無法集中精神,頭腦無法冷靜思考。
  •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做社群行銷,運用跨各種熱門社群的排程工具如eClincher發文,以避免一直需要中斷正在做的事到社群發文的困擾。


  • 讀到這, 你是否想要試試看了呢?  希望從現在起,我們離夢想越來越近。

    以上是目前就我所知的摘要。如果你發現更多的方法能幫助我們找回專注力、提升學習與工作的效率,歡迎回覆分享喔!

    2016年10月16日

    快樂的人做的八件事


    1. Express Gratitude   感恩
    千萬不要讓你想要的忘了你所擁有的

    2. Savor Life's Joy   品嚐生命的喜悅
    生命真正的美 是 每一寶貴的當下,停下腳步並聞路邊玫瑰的香味。

    3. Commit to Your Goal    持續為目標努力
    大多數沒有實現夢想的人,並非沒能力,而是沒有對自己承諾。

    4. Cultivate Optimism   培養樂觀
    樂觀看待每一事物。
    下雨了,欣賞彩虹;
    天黑了 ,仰望星空。

    5. Stop Over-Thinking  停止想太多
    想太多只會讓你的生活變得複雜,且製造原本沒有的問題。

    6. Avoid Social Comparison   避免社交比較
    大多數人的不安全感來自比較自己的幕後花絮和別人的精彩片段。

    7. Increase Flow Experiences  增加神馳經驗
    所謂神馳是一種狀態,你覺得時間好像靜止不動,這時你正在做自己所愛的事且挑戰自己往想去的目標前進。

    8.  Nurture Your Relationships   滋養你的人際關係
    最快樂的人活化深層、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滋養並關心他們的成長。 你可以由現在開始


    如果您覺得這八件事很有意義,現在就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2016年10月4日

    來自卡內基 -- 讓 工作。人際關係。生活 更好的智慧準則


    記得以前大學剛畢業時,曾到一家知名的英語教材公司做推銷人員。每天主管帶我們到人來人往的台北鬧區走廊或速食店,在路邊攔人問相關英文的問題,然後帶入教材介紹。 其實這樣的做法很多人不喜歡,推銷員所受的挫折的機率也很高。 我曾看過跟我同期的同事在洗手間默默地哭泣,也發現很快只剩沒幾個人繼續做這份工作。 那時曾遇到一位中年人,看起來是位事業有成的爸爸級人物,他其實已經對我很煩,但仍和顏悅色地跟我推薦卡內基人際關係的書。我也因此接觸了卡內基 的書。

    卡內基是誰呢?  不是卡內基.美隆大學的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這裏我所談的是 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1888年11月24日-1955年11月1日),美國著名的人際關係學大師,西方現代人際關係教育的奠基人。

    他的書讀起來很輕鬆,以淺顯易懂的故事敘述,從心態的調整、順應人性到工作生活以及和人相處的智慧,都提綱挈領地讓讀者能一讀過就能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上。

    有些事或態度,我們很難說是對或錯。 如前述我參與的推銷工作,緊追著目標推銷似乎表現出自己鍥而不捨的精神,但如果從對方的角度來探討這樣的行為-就有可能造成對方的困擾-- 要如何拿捏分寸又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就要有些智慧。 又例如也許有人會認為,心裡有什麼想法,就直接說出來吧!這樣可以顯示自己的真誠,可是聽的人聽到的和自己想表達的一樣嗎? 會不會已超出對方那時能夠容忍的極限?  或反而讓對方做跟你期望相反的事? 又如有些人覺得不斷地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故事,可表現自己的熱情。 但對方是否有聽你說話的心情或者對方也很希望你能花點時間聽聽她/他的故事,感覺到你對她/他的重視?

    我發覺有些照著我們直覺做的方法,很有可能行不通,也有可能阻礙我們與他人間的友誼。  這也許源自我們原生家庭給我們的習慣,或是一些意識形態,或不自覺地跟隨最常看到的處理方式來做 ; 我們完全沒意識到這樣習慣性的想法、作法或心態,有可能讓我們處在不利的循環,沒警覺到應該還有更好的處理方法。

    但如果看過卡內基的書,將有個什麼是比較能有好結果的心態與處理方式的依據,在人與人相處和每日生活中實踐。

    以下抄錄兩本卡內基書中的準則和方法,給大家參考:


    "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 "書中準則

    成為更友善的人

    1. 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
    2. 給予真誠的讚賞與感謝
    3. 引發他人心中的渴望
    4. 真誠的關心他人
    5. 經常微笑
    6. 姓名對任何人而言,都是最悅耳的語言
    7. 聆聽,鼓勵別人多談他自己的事
    8. 談論他人感興趣的話題
    9. 衷心讓他人覺得他很重要

    與他人愉快合作或贏得由衷的合作

    10. 唯一能自爭辯中獲得好處的辦法,是避免爭辯
    11. 尊重他們的意見,切勿對他說:你錯了
    12. 如果是你錯了,立刻斷然承認
    13. 以友善的態度開始
    14. 設法使他立即說:“對,對“
    15. 多讓他說話
    16. 讓他覺得,這主意是他想到的
    17. 真誠地試圖以他人的角度去了解一切
    18. 同情他人的想法與願望
    19. 訴求更崇高的動機
    20. 將你的想法做戲劇化的說明
    21. 提出挑戰

    做一位領導人

    22. 凡事皆以真誠的讚上與感謝為前提
    23. 以間接的語句指出他人的錯誤
    24. 先說自己的錯在哪裡,然後再至正他人的錯誤
    25. 用問問題來取代直接的要求
    26. 一定要顧到他人的面子
    27. 只要稍有改進,即可與讚賞: 嘉勉要誠懇,讚美要大方
    28. 給他一個他願意全力追求的美譽
    29. 多多鼓勵,要讓他覺得這過錯很容易改正
    30. 使他覺得照你的意見去做會很開心

    "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書中準則

    正向處理壓力的準則

    1. 只生活在今天的方格中
    2. 怎樣面對問題

    • 問自己: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麼?
    • 準備接受最壞的情況
    • 設法改善最壞的情況

    3. 提醒自己,壓力會嚴重危害自己的健康

    分析壓力的基本技能

    4. 收集所有的事實資料
    5. 衡量這些事實,然後作出決定
    6. 出決定後,立即採取行動
    7. 寫出下列問題的答案:

    • 是什麼事?
    • 造成此事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 有哪些可能的解決辦法?
    • 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什麼?


    消除壓力的方法

    8. 保持忙碌
    9. 不要為小事煩惱
    10. 用可能發生的或然率來排除你的壓力
    11. 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
    12. 判斷一下這件事值得付出多少憂慮,然後就拒絕再做任何讓步
    13. 不要憂慮過去的事

    培養能為你帶來平安快樂的心情

    14. 心中滿懷平安、勇敢、健康與希望
    15. 永遠不要對敵人心存報復
    16. 預期一般人都不知感恩
    17. 該盤算你得到的恩惠,而不是你的煩惱
    18. 不要模仿別人
    19. 設法從失敗中獲益
    20. 為他人創造喜悅

    正向處理壓力最完美的方法

    21. 祈禱

    不要擔憂批評

    22. 記住! 不合理的批評往往是掩飾了的讚美
    23. 你只要盡力而為即可
    24. 分析自己的錯誤,作自我批評

    防止疲勞與壓力,常保旺盛的活力與朝氣

    25. 疲倦之前先休息
    26. 學習如何在工作中獲得鬆弛
    27. 在工作及家中該常保輕鬆,這樣才能保持健康
    28. 採用這四條良好的工作習慣

    • 清理辦公桌上所有的文件,只留下當前要處理的事件
    • 按事情的重要性,訂出處理的優先次序
    • 問題發生時,如事實資料足夠,當場就解決
    • 學習如何組織、授權與督導

    29. 提高工作熱忱
    30. 不要擔憂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