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9日

阿塱壹古道一日健行

阿塱壹古道在旭海附近,是台灣碩果僅存的自然海岸線。曾因為台 26 線開發案差點消失,還好屏東縣政府將這地方規劃為「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才得以保存。 但在阿塱壹的解說員的說明下,才知道其實阿塱壹古道已經有一大部分沒入海中,我們一直以為在海邊看到漂亮的石頭就撿回家是件很浪漫的事,但在解說員道出阿塱壹的故事後,發現原來這舉動也是海岸線內縮的原因之一。所以現在如果你在阿塱壹古道看到任何一塊吸引人的石頭,不論大小,都讓他們好好兒留在海岸邊,執行他們原本的任務喔。(撿石頭回家的代價很高喔,請查看“保留區撿石行為,恐罰百萬罰金

阿塱壹古道其實一個早上可以走完,不會很遠,但一路上少不了陡峭的山路,抓繩上去的好漢坡,也有時間沒抓好就會被浪打到的親海墊腳石。 由於是自然保留區,想去的話要早點申請( 跟屏東縣政府申請 ),才能入境。

會去阿塱壹古道健行是剛好老公常參加的爬山社群舉辦這活動,這是兩天一夜的行程。對阿塱壹哈很久的我當然說一定要參加囉。 記得我們健行前一天早點到牡丹鄉,就先到牡丹水庫和旭海大草原走走。


旭海大草原名字聽起來應該有很大片的草地,我原本以為會有點像擎天岡,不過真入其境,有點失望,山丘一小片一小片,樹木比草地多。 但海景很漂亮,據說這裡「旭海日出」與「關山日落」齊名。 “旭海”的名字源自這裡看到旭日東升的海景。 這裡的海景算是隔天阿塱壹古道的前菜,聽得出來阿塱壹古道的海景更漂亮吧 ~

接近傍晚,我們入住左岸民宿,遇到剛走完阿塱壹古道的一位大哥,他說我們從旭海這頭出發應該比他們由南田過來輕鬆。 左岸民宿就在「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的一端,保留區的入口就在不遠處,進去是個原住民的小村落。 傍晚有點餓,離晚餐還有一兩小時,我和老公便到村落走走,看看有什麼東西。發現村落海邊的沙灘有大相框的裝置藝術,專門讓人站入相框玩情境拍照,此外,還有證明走完阿塱壹古道的紀念牆。 我們開玩笑說還沒走就已經有完成證書了,先跟這牆拍了當紀念。村落大多是民宅,我們只看到兩家小小的雜貨店, 東西選擇不多,不過要餅乾飲料是有的。左岸晚餐的合菜還不錯,那晚山友還帶了很好喝的高粱酒,真是太強了,不怕隔天起不來哩。


早上吃完傳統的中式早餐後,庭院已經有參加救國團自強活動的 feel 了,幾位皮膚黝黑的導覽員已在號召大家排隊。 這兩天除了我們一行 9 人外,左岸還有來自新竹的一大團人,非常熱鬧。 我們跟著導覽員走過前一天探索過的村落,一路上聽導覽員跟我們介紹阿塱壹古道的故事和生態環境。 ”阿塱壹古道“(許多人簡寫為"阿朗壹古道") 原本稱”琅嶠卑南古道“,「阿朗壹」一詞是台東縣安朔-Aljungic(排灣族語)的舊稱, 因為軍事基地(中科院飛彈試射基地)在附近的關係,很幸運地保留了原始的生態與風貌

在進入滿地是鵝卵石的海灘後,前方有警員拿著點名簿在那等著我們。 因為人數實在很多,所以警員採用叫名字,然後被叫到的趕快念身份字號,對了就通過。

在到阿塱壹之前,我從沒走過滿佈大大的鵝卵石的海灘,這些鵝卵石都是沿著河川從上游帶下來流往海洋的,目前滯留在這個地方,也許哪天就到海裡了。走在上面要很注意腳下功夫,不小心會跩到腳踝,鞋子的包覆性和防滑要好些,這樣走起來會比較輕鬆安全。

我們是把走阿塱壹古道以登山來應對,看看大家的裝備,途中有要拉繩陡坡上去,也有陡坡下來的山路喔。

那天風浪有些大,走在鵝卵石上清脆的扁石頭互相碰撞的聲音,真的很有趣。 扁扁的鵝卵石堆看起來有點宗教與冥想的意象。



海岸線走一段後,要開始離開海岸時,導覽員停下來跟我們說阿朗壹古道是台灣唯一的海岸線古道,這裡的海岸線原本有 12 公里,現在只剩 4 公里,很多都在海裡了。 有些原本住在海邊的人,也因此被迫搬遷,我們走入兩旁都是林投樹的步道時,也有看到廢棄的房子。導覽員推薦林投樹是台灣原生的優良防風樹,但很奇怪的是政府竟然推木麻黃外來樹種來做防風林,目前看來效果不彰。他認為與其用木麻黃,不如好好運用本來就在地的林投樹做防風。 這段路看到許多植物,包括很像"馬鞭草"的"紫花長穗木"和跟"蘇鐵"同樣都是古老的活化石的"台灣海棗"。

走一段內陸後又回到海邊。 這裡暫時比較多沙粒,沒有鵝卵石佈滿整地。



我們那天蠻幸運的,天是有點陰陰的,走起來很舒服。 從這邊起,帶我們的導覽員要我們儘量跟他緊一點。


海邊還是免不了有一點垃圾,有的是從海裡帶來的,有的是遊客留下來的。 如果是遊客留下來的就太不應該了,這麼美麗的風景,怎麼忍心丟那麼醜的寶特瓶在那裡呢 ?  相對天然的枯枝,反而是大地風吹日曬的藝術之作。

這裡起開始增加一些難度,不過對於老公和山友們常在走中級山的人真的不算什麼,還好我也沒問題,雖然不像他們那樣常常爬山,但也是常走飛鳳山、魚路古道這等級的。


這段途中有一段石灘一路上聽到的浪濤聲特有趣的,可以聽出海浪要來時推著許許多多的扁平大石頭, 同時發出共鳴地撞擊聲,退去時也一起把石頭往回拖拉,我錄下了一小段,但還是覺得當場聽好玩多了,錄下的不太像當場聽到的,你要很仔細聆聽。


後來我們知道為什麼導覽員要我們跟他跟緊一點了,原來他估計等下我們要通過一個最親水的岩壁踏腳石,11:00 am 過後潮水會越來越高,可能就沒那麼好可走踏腳石過了。在那個點,海浪一陣一陣的淹沒踏腳石,導覽員在那幫我們數時間,要我們配合浪進退間快速通過,真是有點驚險。不過,想想,就是頂多鞋子和褲子濕掉吧。 

導覽員一直站在那個數浪踏腳石旁等大家通過,我們算是比較早通過的,跟我們一起來的新竹團隊還有很多人在蠻遠的後方。

通過數浪踏腳石後,導覽員帶我們在不遠處一個巨大的岩石附近,坐下來吹吹海風,吃吃零食。新竹團的也慢慢到了,我們在熱鬧中看著海浪來來去去,聽著海的聲音,嘴裡嚼著餅乾,有點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感覺。

發覺越近中午天越晴朗,海的顏色也越來越漂亮 ! 

接著爬上好漢坡,上面有個歇息地,從那裡往下看海,海呈現寶藍色,海岸邊滾著白色的海浪蕾絲,這種 blue 不會讓人感到 “blue”,反而很開心

大家休息一陣子後,繼續上行。 接下來的景色就令人歎為觀止了,我們開始看到遠方由另一頭走過來的人,也狹路相逢,接著藍藍的海越來越大片地出現在我們眼前。

我們走在太平洋的上方,往下是直直的山崖。走在高處,風比較大,有時拿著手機還真怕邊走邊拍不小心手機會掉下去,或絆倒摔下去,大多數人就不停下來拍照,專心走路。所以下面這些美景可是"冒險"拍下的喔 (哈..其實沒那麼危險啦)。




後面沒再拍照,一方面最美的已經拍到了, 另一方面下陡坡要手腳並用,已經沒有手可以拍照了。 我們要從上面那張所在的高地,由幾乎垂直的土石階梯下到右側綿延到遠方的海岸。

如果由旭海這邊出發的話,阿塱壹古道最後會經過屏東與台東的交界河塔瓦溪,我們經過時河床是乾乾的,沒有水。 我們等於是從屏東走到台東,終點是一家青草茶店。 那裡有好多小狗過來歡迎我們,坐在那休息蠻久,才等到左岸民宿的九人座車,帶我們去吃午餐和回民宿。

阿塱壹古道走完還好不會覺得很累,不過中間過程的確有些地方要小心點走。永遠忘不了在高處煞到綿延無邊際的海岸線的興奮感 !

如果你還沒去過,強力推薦你去走走 !  

P.S. 我一直在說的扁扁的鵝卵石,這地方的稱"南田石",不能撿回家喔...

歡迎加入 Telegram 追蹤 IS 部落格










2018年9月27日

如何在 Mac 上傳照片到 Instagram ?

一般印象,Instagram 只能用手機上傳照片或影片,但有時候我們會在電腦上做後製,這時候想從電腦上傳怎麼辦? 且說真的在電腦上寫敘述、做複製貼上比用手機簡便。

如果你不想要另外安裝軟體,且你剛好是 Apple Mac 的用戶....

Safari 設定為" 開發者模式 "就可以做到喔。

先到 Safari,做“偏好設定”( Preference ),在“進階”( Advanced ) 表單中勾選最下面的“在選單列中顯示開發選單”前的空格

然後在 Safari 以手機帳號登入 Instagram 網站,你將會看到 Safari 的選單中多了"開發“選項
點選 "開發“,並把鼠標移到“使用者代理"--> Safari-iOS 11.3-iPhone,點此選項


Instagram 的介面馬上就變成手機狀態的介面,下方中間有個上傳圖片/影片的"+"(加號)


按"+"後,從 Mac 上選擇一張圖,Instagram 將允許你對圖做編輯或濾鏡


我做了點縮小,因為這張圖是全景左右延伸

挑下方任何濾鏡,都將馬上改變影像,跟在手機上一樣的效果

圖編修完後按右上方的"繼續",則將到資料描述的輸入表單

填完後按右上方的 "分享" ,即完成

歡迎加入 Telegram 追蹤 IS 部落格

2018年8月9日

京都旅行第四天 : 南禪寺、哲學之道、法然院、下鴨神社、鴨川


跳讀: 京都旅行第一天(櫻花露台畫廊飯店與京都車站) 、 
        京都旅行第二天(清水寺, 高台寺, 衹園區散步)
接續  京都旅行第三天 (金閣寺, 龍安寺, 仁和寺)

雖然前一天錯過了嵐山,我們仍然不想把第四天原來安排的行程改成嵐山行。 因為第四天要去的地方也是老京都遊客力推的景點-南禪寺和哲學之道。 聽說哲學之道從南禪寺這邊起始往銀閣寺的方向走比較省力,因為是下坡。 回想起來我們那天走的路線還蠻大圈的,這幾天雖偶爾會下點小雨,不太妨礙遊興。 這天包含景點如下圖,走到銀閣寺後,又漫步到京都大學,到下鴨神社已經是下班時間,走到跳烏龜的鴨川公園已經家家燈火了。 發現這次日本之行回來身體變得很好,因為每天都在走路。

從京都車站到南禪寺,可以搭地鐵( 京都車站地下2樓 )到蹴上駅,出站後會看到一個“雅觀奇想" 的紅磚拱門,過拱門沿著路走就會到南禪寺了。 當初我們並不是很確定要怎麼走,多少還是有打開 Google Maps 帶路。 

沿途有不錯的風景,這個何有庄看起來就分外讓人好奇,後來查了一下資料,發現是個百年以上的回遊式庭園 。

來到南禪寺,兩層樓的三門遠遠矗立著,又比前一天仁和寺的大門更壯觀。 深棕色壯碩的柱子看起來歷史非常悠久,三門前的長長參道起點有著刻著草書的大石頭,走在這兩旁綠樹陪侍的參道越來越接近三門時,讓我想到三國空城計諸葛亮在高高的城牆上焚香撫琴的橋段,他剛好可借上這裡的寧靜,突顯出未開戰前劍拔弩張氣氛下的鎮定。


這個城門可以上去參觀,買票(Y500)後,我們脫下鞋子,走著很陡的木梯上去。 上面有佛堂,根據介紹,三門高度約22公尺,三門意指三條通往成佛的道路,是日本最大城門之一。據說歌舞伎名劇"樓門五三桐”中有個日本羅賓漢"石川五右衛門",他在劇中有一幕登上三門讚嘆絕景而讓南禪寺的三門遠近馳名。 我真的很高興我們有發現可以登樓,欣賞到四周絕景,其實大多數的人都直接穿門而過沒發現有這機會。

我們鳥瞰來時的參道,也往內看將走的道路。


從三門樓上可以看到三門(面向三門往內看)左側隔著一條小路的正的院、聽松院和慈氏院(聽松院看得最清楚),約略看到三門右側的正因庵和天授庵屋頂。




沒上去前,真的沒有想到會有這麼精緻的景觀,幾乎是古蹟庭園和綠樹的融合,沒有掃興的現代建築。

下樓後重新由不同方向端詳三門,很難置信這古蹟怎麼能這麼宏偉地存在。根據歷史,三門在 1296 年建立,曾燒毀過,後來在1628 年由藤堂高虎為紀念大阪夏之戰死去的戰士們重建。


 走入三門後,來到南禪寺的中心-法堂,香爐就在法堂正前方,我們走過法堂,前往探索其後的方丈和庭園(Y500)。







庭園有我最愛的迴廊,這裡的迴廊好幾拐,根據當初設計這庭園公司植彌加藤造園的資料,這裡設計象徵六道輪迴的”六道庭“和脫離塵世煩惱束縛的“如心庭”。 

在迴廊剛好看到一對歐洲父母在想辦法叫他們的孩子看鏡頭,真的很可愛。



逛著逛著就到了南禪寺著名的水路閣,琵琶湖的疏水道。 琵琶湖是日本最大湖,在京都附近的滋賀縣,疏水工程將琵琶湖的水資源帶到京都、伏見、宇治川,也促成水利發電力廠的建立,對於京都近代化很有貢獻。 當年琵琶湖疏水是有船在通行的,不過因為高度落差較大,蹴上及伏見則設置了和纜索鐵路相同原理的船用斜道,將船載上軌道上的台車後使之移動。這南禪寺水路閣是將運河的水相連的疏水道。 現在運河已經沒有船通行了,當初的鐵軌也沒有用了,運船的蹴上鐵道就變成櫻花季有名的賞櫻觀光景點。

繞過水路閣,看到一個看起來蠻隱密不太起眼的建築,稱南禪院,要收門票(Y300)才能進去。我們想想都到這裡了,就付門票進去看看。 在參觀這地方時並沒事先做功課,只是覺得這個庭院非常的靜謐,四周被樹木保護著。每個在此的遊客都安靜地望著池邊欣賞。
池塘邊有小徑走到池塘後邊的假山,好奇的我當然要往後逛一圈。從不同的角度觀賞又是不同的感覺。

現在寫部落格,才好好查一下南禪院。原來南禪院是整個南禪寺的起點,和嵐山的天龍寺與西芳寺(苔寺)(兩個都在嵐山)並列京都三大古蹟庭園,鎌倉時代池泉迴遊式庭園的代表,這種庭園設計由不同角度看到很不一樣的風景。 南禪院原本是 1264 年龜山天皇在此建離宮,後來天皇出家,將此地改成寺廟。 雖幾經祝融和戰爭的破壞,庭院重建仍留許多是當初樣貌。 這個庭院在鎌倉時代設計時刻意植入楓樹和櫻花樹,所以春天櫻花盛開秋天楓紅多彩,都很漂亮。南禪院裡有部分龜山天皇的骨灰,另外在一個隱密處,有個一山國師塔,牌上寫著大宋國渡來僧,是來自中國的高僧,在宇多天皇時擔任南禪寺住持。 日本與中國的文化宗教關係真的很密切。

走出南禪寺已經快中午了,我們經過永觀堂,稍微進去看一下,覺得還好,就沒買門票,從永觀堂旁往哲學之道的上坡路中找家餐廳解解飢。在剛上坡處有個大阪燒的店,這幾天還沒吃過這種,就進去試試看囉。老闆娘跟我們建議了京都很流行的加生麩的大阪燒,不清楚那是什麼,就試試看。吃了覺得生麩很像蒟蒻,沒什麼味道,不過醬汁還不錯。老闆娘在聽說我們來自台灣,特別熱情招呼,幫我們烹煮。這餐吃得蠻愉快的。

在哲學之道起頭的地方是熊若野王子神社(對銀閣寺出發的人會認為這是哲學之道的終點),我們在這附近就開始看到肥貓的蹤跡。

哲學之道沿著琵琶湖的疏水到銀閣寺,名稱來自京都大學哲學教授西田幾多郎每日都會到此散步冥想。光聽到這名字"哲學之道"就覺得來京都怎能不來感受一下呢? 不過我看到的竟然是貓咪...沒有哲學的靈光乍現...


但我很能感受到為什麼這位哲學教授每天會來這散步,走在這條路上真的很有舒壓感,如果我住附近,也會常常來這走走。 我看到哲學之道的照片,在櫻花盛開以及冬天鋪滿雪時特別有味道。
圖來自維基百科

我們來的這天是有點入秋、下點小雨,走起來很舒服。

在疏水的對面有的地方也有座椅供人小坐休息。 在某個椅子,有四五隻貓陪在一位女士旁,其中一隻還倒在她懷裡呼呼大睡。我們過去近看貓咪並跟她聊聊,她如數家珍地叫著每隻貓的名字,並說他們的特性,她經常來這照顧這些貓咪。我發覺這次在京都看到的野貓都營養超好,每隻身材都跟我家裡那隻一樣。

路上有個岔路導向一個看起來有點荒煙蔓草的神社,名“大豐神社”,我們好奇地去走進去,發覺這個神社都在拜小動物,主要是老鼠和狐狸,在邊邊還有老鷹、猿猴和蛇等,我們常常在稻荷神社看到狐狸,所以知道這是拜豐收與生意興隆的,至於老鼠、老鷹和猿猴就不太懂了,後來一查原來這是不同社的守護神,大國社的守護神是狛鼠,愛宕社的守護神是鳶,日吉社的守護神是猿。抱著酒桶和書卷的兩隻石鼠是大豐神社的最大特色。雖然這個神社看起來似乎三不管地帶,沒人在看守,也沒看到什麼遊客,這種清幽反而讓人有種莫名地接近大自然守護神的感覺。

走著走著,蠻想找個地方歇個腳喝喝東西。路上發現英文名的咖啡廳那兒擠滿了外國人,我們找了個比較安靜的日本點心店歇息。

五建外良屋 哲学の道店

小憩一下後,我們繼續前進。我在網路上有看過法然院的介紹,覺得很不錯,許多外國人蠻喜歡到這看看,所以建議老公到此一遊。法然院在斜坡上,有一大段階梯,路上有點陰暗,在往上爬時看著茅草屋頂的大門,感覺像要去千年古刹,不食人間煙火的地方。

不過進去後還蠻光亮的,裡面不大,我們剛好遇到有兩位女士在其中一間廂房辦畫展。剛剛上樓梯那種有點陰陰的感覺豁然消失。這裡也似乎不太像寺廟,我沒看到佛像,但仍有清淨的禪修味。


我發現這裡許多地方都有綠絨絨的苔蘚植被,特別漂亮。那天下過雨,使得植被看起來分外鮮綠。聽說和南禪院齊名的三大古蹟庭園之一苔寺( 西芳寺) 就是以滿地苔蘚的鮮綠令人讚嘆不已,行家會特別挑下過雨的時候去看。不過苔寺需要很早預約,且聽說門票要Y3000,不是像法然院這樣可以隨時免費進來看。



法然院出來後,我們沿著哲學之道走到銀閣寺,不過老公對於金閣寺這種熱門景點人山人海的印象不是很好,建議這個像金閣寺的銀閣寺就不要進去了。 突然沒了目的地,我想想,就建議到下鴨神社,順便去鴨川看看。

啟動 Google Maps 帶路,我們又開始在京都用兩隻腳亂逛。走過人家的民宅區,經過人家選舉拜票的地方,不知不覺走過京都大學校門口,這一路上沒什麼人,車子也不多。 路上覺得肚子餓了找家 FamilyMart(全家) 用 ICOCA 卡購買幾串烤肉(這只有在日本的全家才有,回來台灣後還蠻想念他們的烤肉,真希望台灣的全家也能有這款產品) , 特好吃。

走到下鴨神社附近,其實是先看到河合神社,那裡是一大片公園一直往北,終於看到大紅色的賀茂御祖神社鳥居,其實賀茂就是下鴨神社的正式名稱。路上感覺有些是下班的人潮,到下鴨神社時天色已暗了,也不接受遊客參訪了。


從下鴨神社到鴨川並不遠,這時天色已暗,街燈已亮。

不過鴨川還有人在那跳烏龜 ^_^

這天走過的路真是有夠多的,晚上可得好好兒補一補。我們仍回到京都車站找吃的,想到前幾天看到江戶川(鰻魚飯著稱)店門口總有人大排長龍,想想這天就試試看吧 !   不過說真的,我覺得還好,台灣的鰻魚飯已經有超過這家的水準了。

京都旅行雖然是五天,但第五天基本上沒到哪逛,只在京都車站買買東西,坐はるか(  Haruka)  到關西機場,在機場免稅店終於看到那時大家好奇傳說的透明奶茶,還有發現配啤酒超對味的起司條 (之前從沒發現這味,現在台灣已經很多地方買得到了 )。

這次旅行用兩隻腳最多,ICOCA 卡加值還剩蠻多沒用,不過有效年限有 10 年,留著總有用得到的時候。